近年来, “镉大米”、“癌症村”、“砷中毒”、“毒生姜”等土地污染带来的问题冲击着公众心理防线。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仍然面临着 “面积大、技术弱、资金缺”的三大难题。
人口只有4万多的乡镇,血铅超标的儿童超过300人。近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大浦镇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,引发社会强烈关注。当地超标儿童的血铅值z高达到322微克,远远超过100微克的健康标准。沉默的土地在不断的污染积累中开始事故频发,曝光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的就有江西吉安、陕西凤翔、湖南武冈、云南昆明、龙岩上杭、湖南郴州等地,z终结论均与企业非法排放引发土壤污染相关。
土地污染在危害人们健康的同时,也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重创。据今年4月公布的 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》,全国土壤总的污染超标率已达16.1%,而生产农产品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.4%。
“目前,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,防治形势十分严峻。 ”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表示,“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点,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、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。 ”总体看,土地的污染来自农业与工业两大来源。中国农民笃信 “没有千斤肥,难打万担粮”,对化肥农药的迷信施用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约有1600万公顷农业耕地遭受农药污染。
与农业污染相比,工业污染主要是镉、砷、铬、铅等重金属的超标,污染面积相对较小却难以分解,威胁更大、时间更长。专家指出,污染土壤修复非常困难,由于污染土壤面积大,自然条件复杂多变,污染程度深浅不一,对治理技术和工艺要求*。更为现实的问题是,重金属污染治理需要巨量资金,巨额的成本投入是摆在各方面前的一大难题。
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李发生表示,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必须以耕地污染调查数据作为基础。在科学规划上,各地先应描绘好“治污地图”,因地制宜、因污制宜制定治污规划。
(文章来源:铭宇自控)